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自叙 曹魏 · 曹丕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八
初平之元,董卓杀主(《御览》九十三作《弑帝》,五百九十二作「弑主」。)鸩后,荡覆王室。
是时四海既困中平之政,兼恶凶逆,家家思乱,人人自危。
山东牧守,咸以《春秋》之义,「卫人讨州吁于濮」,言人人皆得讨贼。
于是大兴义兵,名豪大侠,富室强族,飘扬云会,万里相赴;
兖、豫之师战于荥阳河内之甲军于孟津。
遂迁大驾,西都长安
山东大者连郡国,中者婴城邑,小者聚阡陌,以还相吞灭。
黄巾盛于海、岱,山寇暴于并、冀,乘胜转攻,席卷而南,乡邑望烟而奔,城郭睹尘而溃,百姓死亡,暴骨如莽。
余时年五岁,上以世方扰乱,教余学射,六岁而知射,又教余骑马,八岁而知(《御览》作「能」。今案《文纪》注所引正作「能」。)骑射矣。
以时之多难(「难」字依《御览》九十三加。),故每征,余常从。
建安初,上南征荆州,至宛,张绣降。
旬日而反,亡兄孝廉子修、从兄安民遇害。
时余年十岁,乘马得脱。
夫文武之道,各随时而用,生于中平之季,长于戎旅之间,是以少好弓马,于今不衰;
逐禽辄十里,驰射常驰射常(《艺文类聚》七十四作「出」,《御览》七百四十六无「驰」字,作「射常出」。)百步,日多体健(《御览》九十三作「日夕体倦」。),心每不厌。
建安十年,始定冀州濊、(《北堂书钞》十作「貉」。)贡良弓,燕、代献名马。
时岁之暮春,勾芒司节,和风扇物,弓燥手柔,草浅兽肥,与族兄子丹猎于邺西,终日手获獐鹿九,雉兔三十(《御览》五百九十二有「馀」字。)
后军南征次曲蠡,尚书令荀彧奉使犒军,见余谈论之末,言:「闻君善左右射,此实难能」。
余言:「执事未睹夫项发口纵,俯马蹄而仰月支也」。
喜笑曰:「乃尔」!
余曰:「埒有常径,的有常所,虽每发辄中,非至妙也。
若若夫(「夫」字依《御览》九十三加。)平原,赴丰草,要(《御览》七百四十六作「逐」。)狡兽,截轻禽,使弓不虚弯,所中必洞,斯则妙矣(《御览》七百四十六作「斯乃妙尔」。)」。
时军祭酒张京在坐,顾彧拊手曰「善」。
余又(《初学记》九作「幼」,当误。)学击剑,阅师多矣,四方之法各异,唯京师为善。
桓、灵之间,有虎贲善斯术,称于京师
河南史阿言昔与越游,具得其法,余从阿学之(《御览》五百九十三有「甚」字。)精熟。
尝与平虏将军刘勋、奋威将军邓展等共饮(《初学记》有「酒」字。),宿闻展善有手臂,晓五兵,又称其能空手入白刃。
余与论剑良久,谓言将军法非也,余顾尝好之,又得善术,因求与余对。
酒酣耳热,方食芋蔗(《艺文类聚》八十七作「干蔗」,《御览》七百十、又九百七十四作「甘蔗」。今案︰《文纪》注作「芊」,误。),便以为杖,下殿数交,三中其臂,左右大笑。
展意不平,求更为之。
余言吾法急属,难相中面,故齐臂耳。
展言愿复一交,余知其欲突以取交中也,因伪深进,展果寻前,余却脚鄛,正截其颡,坐中惊视。
余还坐,笑曰:「昔阳庆使淳于意去其故方,更授以秘术,今余亦愿邓将军捐弃故伎,更受要道也」。
一坐尽欢。
夫事不可自谓己长,余少晓持复,自谓无对;
俗名双戟为坐铁室,镶楯为蔽木户;
后从陈国袁敏学,以单攻复,每为若神,对家不知所出,先日若逢敏于狭路,直决耳!
余于他戏弄之事少所喜,唯弹棋略尽其巧,少为之赋。
昔京师先工有马合乡侯、东方安世、张公子,常恨不得与彼数子者对。
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每(《文纪》注作「每每」,仿依《御览》九十三、五百九十二删一「每」字。)定省从容,常言︰「人少好学则思专,长则善忘。
长大而能勤学者,唯吾与袁伯业耳」。
余是以少诵诗论,及长而备历《五经》、四部。
《史》、《汉》诸子百家之言,靡不毕览。
所著书、论、诗、赋,凡六十篇。
至若智而能愚,勇而能怯,仁以接物,恕以及下,以付后之良史(「所著」下三十四字依《御览》九十三加。《三国志‧魏文纪》注。)
条疏古来能书人名启 南齐 · 王僧虔
 出处:全齐文卷八
僧虔启,昨奉敕须古来能书人名,臣所知局狭,不辨广悉,辄条疏上呈羊欣所撰录一卷。
寻案未得,续更呈闻。
谨启。
秦丞相李斯秦中车府令赵高(右二人善大篆。)
秦狱吏程邈善大篆。
得罪始皇,囚于云阳狱。
增减大篆体,去其繁复。
始皇善之,出为御史
名书曰隶书
扶风曹喜后汉人,不知其官。
善篆隶,篆小异李斯,见师一时。
陈留蔡邕后汉左中郎将
善篆隶,采斯喜之法,真定直父碑文,犹传于世。
篆者师焉。
杜陵陈遵后汉人,不知其官。
善篆隶,每书一座皆惊,时人谓为陈惊座。
上谷王次仲后汉人。
作八分楷法。
师宜官后汉不知何许人、何官。
能为大字方一丈,小字方寸千言。
耿球碑是宜官书,甚自矜重。
或空至酒家,先书其壁,观者云集,酒因大售,俟其饮足,削书而退。
安定梁鹄后汉人,官至选部尚书
师宜官法,魏武重之,常以鹄书悬帐中。
宫殿题署,多是手也。
陈留邯郸淳,为临淄文学
次仲法,名在后。
毛弘弟子。
秘书八分,皆传法义,有左子邑,与淳小异,亦有名。
京兆杜度,为魏齐相。
始有草名。
安平崔瑗后汉济北相。
亦善草书,平苻坚得摹崔瑗书,王子敬云:「极似张伯英」。
子实,官至尚书,亦能草书。
弘农张芝,高尚不仕。
善草书,精劲绝伦。
家之衣帛,必先书而后练。
临池学书,池水尽墨。
书云,匆匆不暇草书。
人谓为草圣。
弟昶,汉黄门侍郎,亦能草。
今世云芝草者,多是昶作也。
姜诩、梁宣、田彦和司徒韦诞,皆伯英弟子,并书草,书最优。
字仲将京兆人
善楷书汉魏宫馆宝器,皆是手写。
魏明帝起凌云台,误先钉榜而未题,以笼盛,辘轳长䊺引之,使就榜书之。
去地上二十五丈,甚危惧,乃掷其笔以下焚之。
仍诫子孙,绝此楷法,著之家令
官至鸿胪少卿
少季,亦有能称。
罗晖赵袭,不详何许人,与伯英同时,见称西州,而矜许自与,众颇惑之。
伯英与朱宽书自叙云:「上比崔杜不足,下方罗赵有馀」。
赵台张超,亦善草,不及崔张。
齐王攸,善草行书。
太山羊忱,徐州刺史
羊固临海太守
并善行书。
江夏李式侍中,善写隶草。
弟定,子公府,能名同
中书李充卫夫人,善钟法,王逸少之师。
琅邪王廙晋平将军荆州刺史
能章楷,谨传钟法。
丞相王导,善稿行(廙从兄也)
王恬,晋中军将军会稽内史,善隶书(导第一子也。)
王洽,晋中书令领军将军
众书通善,尤能隶行。
从兄羲之云:「弟书遂不减吾(恬弟也。)」。
王珉,晋中书令,善隶行(洽少子也。)
王羲之晋中将军会稽内史
博精群法,特善草隶。
羊欣云:「古今莫二(廙兄子也。)」。
王献之,晋中书令
善隶稿,骨势不若父,而媚趣过之羲之第七子也。)
儿玄之、徽之,兄子淳之,并善草行。
王允之,晋卫军将军、会稽内史,亦善草行(舒子也。)
太原王濛司徒左长史,能草隶。
子修琅邪王文学,善隶行,与羲之善,故殆穷其妙。
早亡,未尽其美。
子敬每省修书云:「咄咄逼人」。
王绥冠军将军会稽内史,善隶行。
高平却郤愔,司空会稽内史,善章草,亦能隶。
郤超,晋中书郎,亦善草(愔子也。)
颍川庾亮太尉,善草行。
庾翼,晋荆州刺史,善隶行,时与羲之齐名弟也。)
陈郡谢安太傅,善隶行。
高阳许靖民,镇军参军
善隶草,羲之高足。
晋穆帝时,有张翼,善学人书,写羲之表。
表出,经日不觉,后云几欲乱真。
飞白本是宫殿题,八分之轻者,全用楷法。
吴时张弘,好学不仕,常著鸟巾。
时人号为张鸟巾,此人特善飞白,能书者无不好之(自秦至晋凡六十九人。《法书要录》。案:本注六十九人,今此启仅五十七人,当有误。)
陈留郡文宣王堂碑 唐 · 陈兼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七十三
唐天宝十有一载。岁次寿星陈留文宣王宫。郡守河南道采访处置使元公彦冲所以崇德树风。敬教劝学也。初公以三务之隙。分命有司。修废功。举坠礼。而此堂也。旧规偪陋。下宇将坏。我是以有经始之制。冬十月丙午。新宫成。凡天下有道。则文教大洽。为政者克广旧典。以尊先圣。礼也。浚仪河东裴胜。叶恭大猷。祗奉成绩。乃立石于庙廷。以旌盛德所庇云。
有三才然后有刚柔。
刚柔交而利害作乎其中。
于是横目蚩蚩。
天不能节。
黄帝尧舜氏始以仁义拯溺其流。
及乎商而周监二代。
有明堂之礼乐。
教之首也。
逮周德下衰。
王室卑而五霸起。
彝伦坠而六学缺。
天将持其木铎以授后圣。
繇是周公没五百岁而夫子生。
云从龙
风从虎。
大道既作。
天下化成。
故夫子修诗书以酌虞夏殷周之损益。
而国风帝典备。
约鲁史记以书二百四十二年之废兴。
而乱臣贼子惧。
呜呼。
不有大坏。
何以见圣人之全功乎。
粤若中都之制。
立民极也。
以匡颓风。
防不为曲。
两观之法。
用重典也。
以去奸宄。
政不为苛。
夹谷之会。
诛无礼也。
以尊两君。
刑不为僭。
三预是邦之政。
而鲁至于道。
向使凤鸟来。
河图出。
东周之化。
其在鲁乎。
呜呼。
明王未兴。
亢龙无辅。
运匪我与。
德兮何衰。
盖宏其教以救物。
处其顺以安时。
行藏屈伸。
与化推移。
其世衰也。
揭仁义于天下。
其世平也。
启土宇于身后。
出入百代。
波流万方。
孰不日用圣猷。
钦若祀典。
然后知素王之德。
与天地并。
或曰。
夫子栖栖于鲁卫陈蔡之閒。
或者其未智欤。
君子曰。
是智也。
圣人与时消息。
同彼忧患。
不有匡蒲之难。
麟凤之感。
何以戒苟合。
安蒙求。
使达者顺时。
穷者知命。
然则卷舒之迹。
其可究乎。
奕奕新庙。
庶人成之。
有以建诞敷之德。
勿亟之化。
盖黝垩其楹。
元端其服。
加衅器之等。
正当宁之位。
王命所以宠旧章也。
两楹之下。
四科以班。
兖公东序西向。
费侯(一作酂)薛侯徐侯卫侯齐黎侯吴侯魏侯西序东向。
其馀未入室者。
画衣冠于四(一作西)墉配祭。
所以辨等威也。
议者谓我邦君
于是乎建宏规而播新命。
修令典而崇明祀。
讲义以度功。
懋功以从时。
训人以成德。
昭德以合礼。
六者礼之善物。
而时有迁。
邑有改。
不铭考父之鼎。
纪奚斯之功。
是废名也。
何以示后嗣。
遂命客卿前封邱县泗上陈兼志之。
孟判官论宇文生评史官 中唐 · 柳冕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二十七
昨暮辱问。兼示所寄宇文生书。
忧深思远。推仲尼之道。
见天地之心。甚善。
来书之意。远者大者。
斯尽善矣。其愚之所谕者。
辄备闻见。以献左右。
宇文生云。仲尼因旧史修春秋。
所记不过二百四十二年。今子长乃轶孔氏而修数千年荒绝之书。
助以黄老寓托之说。仲尼之所二。
子长之所一。仲尼之所难。
子长之所易。美则美矣。
愚以为未尽。昔大雅丧然后颂声寝。
王泽竭然后诗不作。诸侯放恣。
处士横议。孔子惧。
作春秋以一王法。于是记言事以为褒贬。
尽闻见以为实辞。举凡例以为异同。
此夫子之所见也。故书之。
所闻异同。此夫子之所闻也。
故书之。所传闻异同。
此夫子之所传闻也。故书之。
非此三者。夫子不书。
此圣人之志也。非当十二公之事。
圣人以为易。过十二公之事。
圣人以为难明矣。六经之作。
圣人所以明天道。正人伦。
助治乱。苟非大者。
君子不学。苟非远者。
君子不言。学大则君子之德崇。
言远则君子之业广。故仲尼叹曰。
大哉尧之为君也。惟天为大。
惟尧则之。巍巍乎其有成功也。
焕乎其有文章也。又曰。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
从周。于是叙书即起尧典。
称乐则美韶武。论诗即始周南
修春秋则绳以文武之道。然后乐正
雅颂各得其所。至于幽厉桓庄。
逶迤陵颓。斯不足徵也。
故曰夏礼吾能言之。不足徵也。
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
足则吾能徵之矣。是以三千之徒。
无道桓文之事者。岂不教尊而后道高
师圣而后功倍者也。曾子曰。
尊其所闻。则高明矣。
行其所知。则光大矣。
又来书罪子长自序云。夫子没五百年而史记作。
非圣人而修圣人之名者。素王之篡臣也。
美则美矣。愚以为未尽。
昔周公制礼五百年。而夫子修春秋。
夫子没五百年。而子长修史记。
迁虽不得圣人之道。而继圣人之志。
不得圣人之才。而得圣人之旨。
自以为命世而生。亦信然也。
且迁之没。已千载矣。
迁之史。未有继之者。
谓之命世。不亦宜乎。
噫。迁承灭学之后。
修废起滞。以论天下之际。
以通古今之变。而微迁叙事。
广其所闻。是轩辕之道几灭矣。
推而广之。亦非罪也。
且迁之过。在不本于儒教以一王法。
使杨朱墨子。得非圣人。
此迁之罪也。不在于叙远古
示将来也。足下岂不谓然乎。
夫圣人之于春秋。所以教人善恶也。
修经以志之。书法以劝之。
立例以明之。恐人之不至也。
恐人之不学也。苟不以其道示人。
则圣人不复修春秋矣。不以其法教人。
则后世不复师圣人矣。故夫求圣人之道。
在求圣人之心。求圣人之心。
在书圣人之法。法者。
凡例褒贬是也。而迁舍之。
春秋尚古。而迁变古。
由不本于经也。以迁之雄才。
奋史笔。不虚美。
不隐恶。守凡例而书之。
则与左氏并驱争先矣。苟知圣人之法。
则知春秋之可兴。知春秋之可兴。
则君子乎哉。宇文近之矣。
昔者仲尼门人。得其门者。
然后见宗庙之美。升其堂者。
然后见雅颂之声。入其室者。
然后见道德之奥。虽道有污隆。
性有深浅。然当其所得。
莫不有圣人之道。故言而为经。
动而为教者学也。不学而至者无焉。
故曰不登高山。不知天之大也。
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广也。
不游圣人之门。不知道德之富也。
今大雅既隐。贤人随之。
苟非君子。孰能知道。
宇文居于今之世。行于古之道。
君子以为难。前志之所遗。
此子之所得。君子以为难。
为仆谢之。夫言大道者不可以小说。
应黄钟者不可以末音。师圣人者不可以无法。
三者知之斯为难。文之为难。
斯又难之。仆智不足。
而彊言之。顿首。
国子助教河东君墓志铭809年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六十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君讳公达
字大顺
薛姓
曾祖曰希庄
抚州刺史
大理卿
祖曰元晖
果州流溪县
左散骑常侍
父曰播。
尚书礼部侍郎
侍郎命君后兄据。
据为尚书水部郎中
给事中
君少气高。
为文有气力。
务出于奇。
以不同俗为主。
始举进士
不与先辈揖。
作胡马及圜丘诗。
京师人未见其书。
皆口相传以熟。
及擢第。
家令主簿
佐凤翔军。
军帅武人。
君为作书奏
读不识句。
传一幕以为笑。
不为变。
后九月九日大会射。
设标的高出百数十尺。
令曰。
中。
酬锦与金若干。
一军尽射。
莫能中。
君执弓腰二矢。
指一矢以兴。
揖其帅曰。
请以为公欢。
遂适射所。
一座皆起随之。
射三发。
连三中。
的坏不可复射。
中辄一军大呼以笑。
连三大呼笑。
帅益不喜。
即自免去。
后佐河阳军任事。
去害兴利。
功为多。
协律郎
益弃奇与人为同。
今天子修学官
有公卿言。
诏拜国子助教
分教东都生。
元和四年
年三十七。
二月十四日疾暴卒。
君再娶。
初娶琅邪王氏。
后娶京兆韦氏。
凡产四男五女。
男生辄即死。
给事至君后再绝。
皆有名。
遗言曰。
公仪之子已已后我。
其年闰三月廿一日
弟试太子通事舍人公仪京兆府司录公干以君之丧归。
五月十五日葬于京兆府万年县少陵原。
合祔王夫人茔。
铭曰。
宦不遂。
归讥于时。
身不得年。
又将尤谁。
世再绝而绍。
祭以不隳。
后汉沛相杨君碑跋1064年6月10日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欧阳文忠公集》卷一三五、《集古录》卷二、《六一题跋》卷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右汉《沛相杨君碑》,在阌乡杨震墓侧,碑首尾不完,失其名字。
按《后汉书》,及中子秉,秉子赐,赐子彪,皆有传。
又云:长子牧富波相,牧孙奇侍中子亮阳成亭侯
又云少子奉,奉子敷,敷子众蓩亭侯,又有彪□子修
杨氏子孙载于史传者止此尔。
不知沛相为何人也。
碑云:孝顺皇帝西巡,以掾史召见,拜郎中,迁常山长史,换犍为府丞
宰司累辟,应于司徒
州察茂才,迁鲖阳侯相,后拜议郎、五官中郎将、沛相。
年五十六,建宁元年六月癸丑遘疾而卒。
其终始尚可见,而惜其名字亡矣
治平元年六月十日书。